在電力施工中,對電纜的唯一性識別因涉及設施及人身安全,是一項要求很嚴格的工作。
柔性卡鉗智能識別是一種結果最明確、抗干擾能力最強的識別方法。
1、信號發射方法的選擇
(1)發射機必須設定為1280Hz或640Hz頻率。一般使用開機默認的1280Hz;1280Hz能滿足大部分測試要求,超長電纜可選用640Hz。(2)對于非運行電纜使用直連法,且優先采用芯線-大地接法;若不方便接線,則使用相線-護層接法,不建議采用護層-大地接法。
(3)對于運行電纜優先使用卡鉗耦合法。
2、接收柔性卡鉗連接
將柔性卡鉗引出線的的插頭插入接收機的附件輸入插座。接收柔性卡鉗連接
3、界面介紹
開機狀態下,接收機自動識別連接的附件,設為卡鉗接收模式,界面如下:
柔性卡鉗識別界面
4、標定
柔性卡鉗智能識別需要接收機首先在目標電纜的已知位置測量其電流強度及相位,作為比較的基準,在未知點的測量結果與基準比較,作出識別識別正確或錯誤的判斷。測量并記錄基準電流及相位的過程即為標定。在靠近發射機,又確保不會受其干擾的位置進行標定。對于卡鉗耦合發射信號,應離開發射卡鉗至少2m。將接收卡鉗卡住目標電纜。
注意卡鉗的方向箭頭必須指向電纜末端。
按接收機標定鍵,屏幕右下角提示:,詢問是否要進行卡鉗標定,若按其他鍵,將取消標定操作,若再次按標定鍵,顯示將變為:,提示標定完成:當前相位歸零,相位表盤指針指向正上方,表盤下的角度變為0°,同時電流值作為對比計算的分母(反顯),識別結果顯示為正確√。
以后的識別測量均以此作為基準。標定完成后數據關機不丟失。
在對另一條電纜進行識別時,必須針對新的目標電纜重新標定。
5、識別
離開標定點,到達需要識別的位置,將柔性卡鉗卡住電纜。注意柔性卡鉗的方向箭頭保持指向電纜末端。
如果卡住的是目標電纜,則其電流強度和相位均應與標定點的測量結果相差不大,如果符合以下判定標準:
(1)電流值大于標定值的75%,且小于120%
(2)電流相位差不超過45°
則說明是目標管線,識別參考結果顯示為正確√,若不符合以上判據,說明是鄰近的其他管線,識別參考結果顯示為錯誤×。
卡鉗智能識別過程
注意事項:
(1)標定和識別時,接收卡鉗的方向箭頭必須指向電纜末端,且須保證卡鉗閉合良好。
(2)芯線-大地接法使用較繁瑣,但目標電纜上的有效電流最大,且不易受鄰近電纜干擾,故應優先采用。示例:目標電纜電流為I,相位在0°附近,提示識別正確;鄰線電流遠小于I,相位接近180°或不穩定,提示識別錯誤。
(3)采用相線-護層接法發射信號時,若沒有同路經敷設的并行電纜(指路徑相同且兩端位置相同),有效電流會較小;若有同路徑電纜,則目標電纜的電流約等于其他電纜電流的和。
示例①:三條電纜同路徑(包括目標電纜),測量結果為:目標電纜電流為I,相位在0°附近,提示識別正確;兩條鄰線電流分別為I/2,相位在180°附近,提示識別錯誤(可參見圖3-1-4 并行電纜的分流效果)。
示例②:兩條電纜同路徑(包括目標電纜),測量結果為:目標電纜電流為I,相位在0°附近,提示識別正確;另一條鄰線電流也為I,相位在180°附近,提示識別錯誤。這種情況因為電流強度基本相同,只能靠相位區分,更需要特別注意卡鉗方向。
示例③:其他并行電纜與目標電纜的路徑不同(一般為末端在不同位置),測量結果為:目標電纜電流為I,但數值遠較發射機注入值小,相位在0°附近,提示識別正確;鄰線電流接近0,相位接近180°或不穩定,提示識別錯誤。
(4)若采用護層-大地接法發射信號,護層絕緣破損接地將會造成破損點后電流減小,可能影響電流強度判據的使用,故不建議采用。
(5)若采用卡鉗法對運行電纜發射信號,由于發射卡鉗會向空間輻射信號對接收造成干擾,必須保證在標定時,發射和接收卡鉗距離2~5m。是否受干擾的判斷方法:先進行標定,再在同一位置,將卡鉗離開電纜,僅在空氣中閉合,觀察測量的電流值,若此時電流遠小于標定時的電流而接近0,說明離開的距離足夠;否則應繼續加大兩者的距離。
(6)若采用卡鉗法對運行電纜發射信號,必須保證電纜兩端良好接地,以形成較大的耦合電流。如果電流很小,應注意并檢查,包括確認卡住的是目標電纜。
(7)本方法不適于識別超高壓單芯運行電纜。由于單芯電纜芯線流過的工頻電流很強,而且沒有三芯統包電纜的三相抵消效果(對外表現為相對很小的零序電流),如果將卡鉗卡住電纜本體,則很容易造成卡鉗的磁飽和,無法正確接收高頻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