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對電力系統設備的在線監測技術開展較早,尤其是以德國、瑞士、美國、日本發展較早,較成熟。在我國,對電力系統設備的在線監測技術也就是近十幾年的事。
局部放電的檢測都是以局部放電所產生的各種現象為依據,通過能表述該現象的物理量來表征局放的狀態。電力設備在局放過程中會產生電脈沖、電磁輻射、超聲波、光以及生成一些新的生成物,并引起局部過熱。因此,相應的出現了電脈沖檢測法、超聲波檢測法、光測法、化學檢測法、紅外檢測法等多種檢測法通常采用的超聲傳感器是壓電傳感器,選用的頻率范圍為70-150kHZ,目的是為了避開鐵心的磁噪聲和變壓器的機械振動噪聲。由于超聲波法受電氣干擾小以及它在局放定位上的廣泛應用,人們對超聲波法的研究較深入。但變壓器內部絕緣結構復雜,各種聲介質對聲波的衰減及對聲速的影響不一樣;目前使用的局放檢測超聲波傳感器抗電磁干擾能力較差,靈敏度不是很高,這就增加了超聲檢測的難度;雖然光測法在分析局放特征及絕緣劣化機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由于光測法設備復雜昂貴、靈敏度低,且需要被檢測物質對光來說是透明的,因而不可能在實際中應用;化學法通過檢測油分解出來的各種氣體和濃度來確定故障狀態的,但至今仍沒有統一的判斷標準。且不能反映突發的故障;紅外熱像法用
于定量研究還存在困難;脈沖電流法由于檢測阻抗和放大器對測量的靈敏度、準確度、分辨率以及動態范圍等都有影響,因此當試樣的電容量比較大時,受耦合阻抗的限制,測試儀器的測量靈敏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測試到的頻率低,一般小于1MHZ,因而包含的信息少,在在線狀態下,易受外界干擾噪聲影響,抗干擾能力差;射頻檢測法對某些信號不能進行分辨,且易受外界干擾。
針對傳統檢測方法的不足,近幾年出現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一超高頻(UHF)檢測法。超高頻局放檢測通過耦合設備內部局部放電所產生的超高頻(300MHz-3000MHz)電信號,實現局部放電的檢測和定位,并實現抗干擾。
UHF法用于GIS絕緣在線監測具有明顯的優點,因此這一測量技術發展很快,己在英國和法國的幾個400KV變電站中取得經驗;德國一些大學對此技術很感興趣,并對接收的天線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瑞士ABB高電壓技術公司在550KV的GIS實驗裝置中對UHF法的適用性與靈敏度進行了研究,各國的研究均表明,UHF法用于GIS絕緣的在線監測有很好的前景。
每一次局部放電都發生正負電荷中和,伴隨有一個陡的電流脈沖,并向周圍輻射電磁波。己有的研究結果表明:SF6氣體中發生的局部放電,其放電電流脈沖具有極快的上升沿(<100ps),能激勵起1GHz以上的超高頻電磁波。這就為GIS超高頻檢測奠定了理論基礎。在進行超高頻法檢測GIS局部放電時,超高頻法分為寬頻法和窄頻法,寬頻法加前置高通濾波器;窄頻法利用頻譜分析儀對所要研究的頻段進行篩選。他們分別適用于不同的干擾源,可以有效地抑制背景噪聲及超高頻通信、廣播電視信號等。并且局部放電所輻射的電磁波的頻譜特性與局放源的幾何形狀以及放電間隙的絕緣強度有關。所以要準確地了解和掌握GIS內缺陷類型性質和特征,有效的方法是對獲得的局部放電信號進行模式識別。研究局部放電現象與絕緣缺陷之間的關系,是局部放電模式識別的主要目的。當放電間隙比較小時,放電過程的時間比較短,電流脈沖的陡度比較大,輻射高頻電磁波的能力比較強。這些超高頻成分可以用電容傳感器或超高頻天線加以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