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柜局放巡檢
一、非電測法
在高壓開關柜局部放電非電檢測法中運用得比較多的主要是超聲波檢測法和溫度檢測法。(1)局部放電的超聲波檢測法
局部放電發生時其瞬間釋放的能量使得周圍介質加熱,而自身也形成一個聲源,會產生超聲波信號,超聲波信號在開關柜柜體中傳播,經過超聲波傳感器的接收轉換為電信號,然后進行后續的分析。由于現場噪聲干擾多為音頻(20Hz-20000Hz),而超聲波檢測法的檢測頻帶在10Hz-100MHz,超聲波檢測法可以避開現場噪聲的干擾接收局部放電產生的超聲波信號。研究發現超聲波檢測法在低頻段檢測有很高的靈敏度,甚至優于同頻率下電測法。該方法優點之一就是不影響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且不受電磁信號的干擾。但缺點是由于開關柜內結構復雜,聲波傳播至各種介質特別是金屬柜板時前會發生衰減,再加上媒介間反射、吸收等影響因素,超聲波監測局部放電的靈敏度不高且抗干擾能力弱因而不適合用于局部放電的在線監測或一般作為輔助檢測手段。優點:抗干擾能力強,檢測時不影響設備的運行。
缺點:只能作為定性的測量而不能定量,以前檢測的靈敏度低,隨著技術的發展,靈敏度提高,檢測精度提高而被廣泛使用。
(2)局部放電的溫度檢測法
開關柜的溫度檢測法主要是檢測由于觸頭過熱引起的發熱,主要分為紅外測溫和光纖傳感器測溫,其中紅外測溫是利用安裝在柜體內紅外成像儀或紅外探頭來確定其觸頭的溫度,但由于開關柜內結構復雜,元件互相遮擋較多,該種方法獲得的溫度數據的準確性不能滿足要求,不能準確地測得觸頭的溫度。雖然可以采取校正措施,但是影響紅外測溫的因素較多且會隨著時間變化,因此需將每一種因素進行校正。而利用光纖傳感器測溫的方法是一種接觸式測量方法。即在開關柜的觸頭表面貼裝光纖溫度傳感器然后再通過光纜與安裝在柜體的光纖解調器連接,再輸出相應的溫度值。這檢測方法運用較廣泛,但由于光纖傳感網絡分析儀尺寸較大,無法安裝在開關柜內部。此外,兩種溫測法都是反映觸頭的溫度變化。本質是故障引起的觸頭升溫后進行的檢測,而局部放電引起的溫升較微弱,該方法還不能靈敏檢測出因局部放電引起的溫度變化。優點:不受電信號的干擾,技術簡單成本低。
缺點:準確性和靈敏度都有待提高。
二、電檢測法
電氣設備在發生局部放電時,會伴隨著電荷的轉移,這樣在外部電極上會有電壓的變化。此外,由于局部放電持續持續時間很短,在空氣中的局部放電波形的上升時間可以達到ns以內,根據麥克斯韋電磁輻射原理,如此窄的脈沖電流會產生頻帶豐富的電磁波向外輻射,電磁波頻率最高可以達到GHz級。開關柜局部放電電檢測法正是基于這兩個原理。目前,在開關柜局部放電電檢測法中運用較多的主要有射頻檢測法,暫態對地電壓(Transient Earth Voltages,TEV)檢測法和超高頻檢測法。(1)局部放電的射頻檢測法
射頻檢測法是屬于無線電干擾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25年,Schwarger發現設備發生電暈放電時會輻射電磁波,而通過無線電干擾電壓表則可以檢測到該電磁波。國內采用射頻傳感器對其進行檢測,因此也叫射頻檢測法。射頻法較為常用的傳感器是Rogowski線圈電流傳感器、電容傳感器和射頻天線傳感器。該種方法不僅能定性地檢測是否有局部放電的發生,還能定量地檢測放電強度,且測試頻帶較寬(1-30MHz)。優點:傳感器簡單,信號信噪比高
缺點:丟失信號,不利于模式識別
(2)局部放電的暫態對地電壓檢測法
暫態對地電壓法在1974年由英國的Dr. John Reeves首次提出,并于近年在開關柜局部放電非侵入式檢測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其原理是高壓開關柜發生局部放電時,會產生電磁波,而電磁波信號會沿著柜體的屏蔽層(柜體金屬板)進行傳播,由于屏蔽層在絕緣部位、墊圈鏈接、電纜絕緣終端等部位有縫隙,即屏蔽不連續,電磁波信號就會傳播到柜體外殼。并在外殼上感應出一個脈沖電壓,即暫態對地電壓信號。因此,就可以通過安裝在開關柜外殼上的電容傳感器對該電壓信號進行接收,從而得到開關柜內部的局部放電信息。優點:傳感器貼在開關柜外壁,不影響設備運行
缺點:判斷依據單一
(3)局部放電的超高頻(UHF)檢測法
超高頻法(UHF)是針對傳統方法的不足而于近年來提出的新的檢測方法,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由Boggs和Stone將其應用于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asInsulated Switchgear, GIS)設備的局部放電檢測中。該檢測方法由于抗干擾能力強,靈敏度高的優點近幾年發展迅速。該方法的原理是局部放電激發的電磁波信號的頻率可以達到GHz級,而電氣設備所在環境中的干擾信號的頻率一般不會高于200MHz,因此,可以運用超高頻傳感器通過接收超高頻段(300MHz-3GHz)的電磁波信號對設備的局部放電情況進行評估。優點:抗干擾能力強,準確性高
缺點:成本較高